中國功能性食品現狀及發展趨勢
功能性食品一詞至早于1962年由日本提出,目前各國叫法不一,有的稱之為健康食品、營養食品,有的稱之為改善食品。在我國,稱之為功能性食品或者保健食品。根據2005年頒布的《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中的闡述,功能性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我國功能性食品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起步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80年代末):保健食品主要是以滋補品為主,而且大部分是以酒為載體的爻酒。
(2)成長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21世紀初):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保健逐漸成為時尚,保健食品行業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3)信任危機階段(2001年-2003年):保健食品行業連續發生副面事件,消費者對保健食品信任度不斷降低,保健食品行業陷入暫時的危機。
(4)復興發展階段(2003年-今):2003年的SARS讓消費者重新建立了對保健食品的信心,需求有了極大的增長。同時,國外保健食品巨頭紛紛以高姿態進入直販,整個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03年行業產值為300億元,2004年增長到400億元,2005年超過500億元,近些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均在20%以上。
我國功能性食品發展至今,已經具有一定規模,而且也逐漸被消費著關注和青睞
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年底中國約有2000家保健食品企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占1.45%,投資總額在5000萬元至1億元的中型企業占38%,投資在100萬元至5000萬元的企業占6.66%,投資在10萬元至100萬元的小型企業占41.39%,投資不足10萬元的作坊式企業占12.5%,大中型企業所占比例在逐年提高。
近幾年新產品的數量增長非常迅速,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數據顯示,僅2010年一年,批準的新保健食品數量就達550多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以低聚果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半乳糖、赤蘚糖醇等功能糖(醇)為配料開發的新產品。
國家和企業都已經認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政府設立專項研究課題,加大對保健食品財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通過產學研合作研究,或者借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題;同時政府也加強了對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使得保健食品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我國功能性食品行業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在發展迅速的同時,市場需求仍在繼續增加。由于肥胖病、亞健康、老年病發病率的上升,以及亞健康狀況的增多,使得學者和大眾更加關注飲食和健康的關系。現代科學已經搞清許多有益于人體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種種疾病的發生與膳食間的關系,使得通過改善膳食條件和發揮食品本身生理調節功能而達到健康的目的成為可能,而人民大眾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更希望通過食療來達到健康的目的,因此對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續增加。
慢性疾病預防已經納入國家“十二五”目標規劃中,成為我國預防醫學的首要目標,新醫改方案把預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由此可見,國家對保健食品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大。
隨著保健品生產企業的發展和成熟,產品銷售及消費不再只靠廣告宣傳來吸引消費者,而是更多的傳播保健知識和健康理念,讓消費者通過自己獲得的保健知識去選擇適合的保健產品。
患肥胖癥、冠心病、糖尿病的人群不斷增加,亞健康問題凸顯,在此背景下,功能性食品必將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為消費者有力購買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經濟保證。因此,今后一段時期將是功能性食品發展的黃金階段,功能性食品必將在促進全民身體健康方面凸顯其獨有魅力并發揮重要作用。
代謝修復 http://www.fhdxxf.com/news_det.aspx?c_kind=2&c_kind2=15&c_kind3=&ID=177